一、宏观经济
1、统计局: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84997亿元,同比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22亿元,同比增长5.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同比增长5.1%,与上年全年持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0元,同比名义增长5.1%;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
2、工信部:要统筹推进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引导科技、金融、人才等优质要素资源向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力,巩固提升我国完备产业体系优势。调整优化重点产业链布局,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指导,支持各地发挥优势、打造特色、实现良性互动,加快建设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3、统计局:总的来看,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国际上通货紧缩的定义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往往还伴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和经济衰退。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保持温和上涨。考虑到上年二季度受疫情影响基数比较低,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比一季度明显加快。
4、发改委:当前正在抓紧研究起草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文件,主要是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提升服务消费、拓展农村消费等重点领域,根据不同收入群体、不同消费品类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5、发改委:一季度,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2个,总投资2803亿元,其中审批35个,核准7个,主要集中在高技术、能源、水利等行业。其中,3月审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个,总投资104亿元,主要集中在高技术等行业。
二、金融市场
1、中证网:近期,监管又收紧了对私募基金产品备案和运营。业内表示,尚未有正式文件通知,但近期在上报产品时收到过相关反馈,已在按照这些要求进行新产品备案。此前监管对于债券私募备案并未明确要求集中度,一些金融机构产品甚至只买单一债券,对行业影响较大。近几个月以来,监管已经执行降低单一债券占比的规定,要求组合分散化。
2、证监会:持续发力加强“不敢腐”的震慑,加强证券发行审核领域腐败问题全链条治理,深化政商“旋转门”和“逃逸式”辞职专项治理,从严打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问题,推动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
3、上证报:今年迄今为止,商业银行发债总量已超过5000亿元。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专项债前来“助阵”,为中小银行注入资本金,及时补充资本,化解金融风险。业内称,随着经济稳步复苏,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银行业务有所扩张,资本补充需求仍较旺盛。
4、证券时报:截至去年末,6家国有大行及7家已经公布2022年年报的股份制银行吸收客户存款合计超150万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2.4%,创下历年新高。这个增量的构成呈现出明显的“零售化”、“定期化”特点。在客户结构上,这13家银行吸收的个人存款总额同比增长17.53%,而公司存款总额仅同比增长了7.41%,增速还不及个人存款的一半;在期限结构上,13家银行的个人定期存款总额同比增长22.56%,公司定期存款总额同比增长14.62%。
5、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关于落实完善境外机构投资者等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有关资金管理安排的公告。符合规定,通过多级托管、结算代理等模式直接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和境外央行类机构,可申请成为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开展即期结售汇和外汇衍生品交易。
三、地产聚焦
1、统计局:3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分别有64个和57个,比上月分别增加9个和17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3%和0.5%,涨幅分别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和回落0.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6%和0.3%,涨幅比上月均扩大0.2个百分点。
2、统计局:1-3月,全国房地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5974亿元,同比下降5.8%;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645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2%;房屋新开工面积24121万平方米,下降19.2%。商品房销售面积299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商品房销售额30545亿元,增长4.1%。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477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4%。
四、国资动态
国资委:将积极推动《关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见》落地。指导推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董事会建设,优化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的组成结构,健全运行机制,加强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选聘管理的监督,强化对独立董事履职情况的跟踪指导,提升董事会运作水平。
五、研报精粹
中信证券研究称:即将公布的一季度宏观数据有望整体超预期,市场对基本面的预期正在不断上修,预计4月政治局会议将针对经济中局部偏弱领域进行针对性政策加码,经济正在从局部复苏走向全面复苏,不会出现通货紧缩,外部地缘环境改善和流动性拐点明确提升市场风险偏好。